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_午夜免费啪啪剧场_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_亚洲欧美一级夜夜夜夜爽W

以頭發(fā)絲量精度

時間:2017-04-21     來源:重慶日報
視力保護色:

4月18日,李劍兵正在演示軸瓦刮削技藝。記者 熊明 攝  

    李劍兵,生于1973年12月,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基建維修中心維修經(jīng)理。

    作為重慶為數(shù)不多掌握軸瓦刮削技藝的鉗工,他能勝任高精度的軸瓦刮削作業(yè),刮削出的瓦面不僅平整度極高,甚至和轉動起來的軸距離誤差不超過一根頭發(fā)絲。

    “哐當哐當……”2014年3月的一天夜里,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的值班人員發(fā)現(xiàn)用于空分制氧的膨脹機劇烈顫抖,他立即關停生產(chǎn)線,檢查故障原因。

    原來,這臺機器因為潤滑油里有雜質,軸瓦被高速旋轉的軸刮傷了,要想重新讓機器運轉起來,必須用刮削的方法修復軸瓦。

    這可給公司出了難題,因為這臺機器每分鐘轉速高達3.2萬轉,對刮削精度要求格外高,他們在此之前修復的機器每分鐘轉速最高只有三四千轉。

    當時,重慶還很難找到誰有這手藝。有人建議去外地請師傅,但費用高昂不說,設備停產(chǎn)時間過長,還會造成上千萬元經(jīng)濟損失。

    情急之中,有人提議讓公司鉗工李劍兵試試,他的刮削技藝在廠里無人能及。

    還在睡夢之中的李劍兵接到電話,立即趕到公司,花了7個多小時,將軸瓦成功修復,機器重新恢復運行。

    刮削誤差不超過一根頭發(fā)絲

    4月18日,在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的工程基建維修中心,李劍兵向記者演示粗刮和精刮兩種軸瓦刮削技藝。只見他站在工作臺旁邊,身、腰紋絲不動,右手握著刮刀刀柄,左手扶著刀背,粗刮時,先是將刀按在瓦面上,臂膀用力帶動刀刃往后一刮,然后將刀提離瓦面,精刮時,手腕輕輕擺晃,刀刃在瓦面上微微掃過,“一副直徑320毫米的大瓦全部刮一遍,要5萬多刀,70多毫米的小瓦也要3000多刀。”

    李劍兵告訴記者,如果機器軸瓦損壞,需要修復或更換新軸瓦,就需要按照參數(shù)要求對受傷軸瓦或新軸瓦進行刮削,除了要保證瓦面刮削的平整度,還要嚴格控制瓦面與轉動起來的軸之間的距離,如果距離過小,軸瓦會升溫燒壞,距離過大,機器會振動進而影響關聯(lián)機組運行。

    所以,看似重復的動作,其實每一刀的用力輕重、線路走法,都極其講究。

    如何檢驗刮削效果是否符合要求呢?只見李劍兵將軸放在刮好的下半副軸瓦里,再在軸上放上一根鉛絲,將上半副軸瓦蓋在上面,最后用千分尺測量壓出的鉛絲厚度,“根據(jù)不同機器的參數(shù)要求,鉛絲最厚不會超過0.25毫米,薄的甚至只有0.1毫米,產(chǎn)生的誤差連一根頭發(fā)絲的粗度都不能超過。”

    選擇這行就要做這行的“佼佼者”

    李劍兵的好手藝靠的是勤學苦練。

    1993年,中專鉗工專業(yè)畢業(yè)以后,李劍兵進入現(xiàn)在這家公司,跟著師傅易永明學習,和其他鉗工一樣,拆拆螺絲、換換閥門,每天干的都是諸如此類的簡單工作。

    兩年以后,李劍兵參與了一次機器大修,看到師傅拿著刮刀刮軸瓦,覺得很新鮮,便求著師傅要學這門技藝,百般懇求,師傅才答應。

    這可不好練,“最初,每天用廢瓦練兩個小時,手膀、手腕就酸痛得不行,吃飯的時候,碗都端不起來,持續(xù)練了一年半,才開始幫師傅做刮削工作。”

    李劍兵成為公司第二個有這功夫的人。后來,公司陸續(xù)購進高轉速的機器,需要刮削軸瓦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李劍兵和師傅的手藝夠不上格,只能從外地請人。

    于是李劍兵下決心,自己也要練成高精度刮削的本事。他利用一切休息時間練習刮削,并按照新機器的參數(shù),用類似材料制作同尺寸的假軸,用假軸無數(shù)次檢驗刮削效果,進而對自己的手法進行調整,最終才練就今天的絕活。

    “我之所以要讓技藝精益求精,是因為我小時候,同為鉗工的父親告訴我,選擇這行就要做這行的‘佼佼者’。”李劍兵說,這門技藝難度特別大,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,李劍兵總是對有學習要求的同事耐心言傳身教。

    不過到目前為止,整個公司近300名鉗工,有20人勉強會操作,能熟練操作的只有5人。李劍兵希望能努力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。

記者:何欣

http://www.cqrb.cn/html/cqrb/2017-04/21/009/content_165788.htm

友情鏈接
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

 

Produced By CMS 網(wǎng)站群內容管理系統(tǒng) publishdate:2024-11-08 11:48:19